6月26日,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珠海召开2018年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工作推进会。会上通报了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工作进度,要求各地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在精细上下功夫,在创新上出亮点,确保高质量完成国庆、年底两个时间节点的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利用工作任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壮狮出席会议并讲话。 
图为2018年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工作推进会现场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从零到有,从有到实。今年全省将开展11条重点线路共740多公里的修复工作,目前,各重点线路的修复利用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珠海市重点挖掘和凸显香山古驿道的地方特色,构建了山、海、城三种形式复合的驿道网络,目前已开始施工,修复了长南迳古道5.5公里,把古驿道、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珠海情侣路、珠海大剧院等串联成旅游参观线路。河源东源县积极组织镇、村开展古驿道清理工作,每公里给予6000至10000元补助,目前完成南粤古驿道路线调查约 120公里,勘测清理古驿道 71 公里。韶关南雄市以“千年南迁古道、多彩活力绿廊”为形象定位,已建成了珠玑古巷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停车场、大雄禅寺至聪辈村滨水绿道、全长约1.3公里的体育廊道等。惠州惠东县将高潭古驿道的保护利用紧紧扣住高潭红色旅游这一主题,将古驿道与红军路结合起来,积极推介重走“红军路”旅游项目。梅州兴宁市注重梳理研究毛泽东的《寻乌调查》,挖掘沿线历史资源和红色基因,结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重要工作,旨在打造独具特色的“寻乌调查”红色之旅,带动古驿道沿线以及周边地区发展。潮州饶平县修复缺损驿道本体 3.74 公里,并以古驿道为载体,举办“茂芝会议”90 周年学术研讨会、古驿道风光摄影大赛、千人徒步重走红军路等大型活动。会上通报了重点线路工作进度,截至目前,珠海、河源东源、中山东区已开始施工,其他线路陆续进入施工招投标,整体进度仍不尽理想。 
图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朱国鸣处长通报重点线路工作进度 在工作推进会上,广东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雪梅对古驿道沿线重要节点打造进行了案例讲解,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如何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节点。她表示,修缮沿线重要节点要充分考虑周边重要历史环境要素,例如在南雄迴澜门的修缮设计中,她就从古道修复、码头重现的角度切入,做好符号保留和功能再造,力求展示古城风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世福从汕尾羊蹄岭历史遗存的修缮如何“古为今用”。他提出,对可确认遗存真实性的,要尊重历史环境,遗存本体以清理和必要的修补为主;对查无图片等资料,可进行想象性复原,注意不造成不可逆。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山分院院长田中则对古驿道本体修缮施工的难点进行了详细剖析,对选材、工艺、排水沟工程等给出了具体建议。他提出,对古驿道路面的修缮和复原应在材质和施工技术等方面与原有古驿道保持一致,尽量减少人工痕迹,就地取材。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视觉与景观设计总监张强则对南粤古驿道标识标牌的布局、设计和设置做了详尽的讲解。 
图为参会人员现场考察香山古驿道珠海段重点线路本体修复、古驿道连接线和沿线配套服务设施。 
图为郭壮狮副厅长在现场考察中肯定了珠海的古驿道修缮做法。 
图为各专家团队向重点线路所在县(市、区)移交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设计方案。 据了解,古驿道重点线路的主要历史遗存修缮设计方案是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邀请省内专业建筑修缮专家来制定。会上,各专家团队向重点线路所在县(市、区)移交了86个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设计方案。郭壮狮副厅长强调, 下一步要创新性修缮历史遗存,营造特色景观节点,做出精华,做出亮点。他提出,当前,古驿道重点线路的首要任务是尽快确定国庆前能推出的精华路段,明确起点和终点,优先选择本体较为完整、连接线成型、沿线旅游资源丰富集中、古村庄形态完整、修复效果明显的路段,长度不低于5公里,集中力量,完善配套设施,于国庆黄金周正式推出。其他路段及连接线要按照2018年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资金约束性任务细化清单和时间节点,咬定目标,实干苦干,确保年底前完成年度任务。 
图为郭壮狮副厅长在2018年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工作推进会上发表讲话。 在古驿道沿线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方面,郭壮狮副厅长表示,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助力乡村振兴,落脚点是促进农民增收,其重要目的是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公共生态产品。目前,要先行开展古驿道沿线一定范围内的周边环境整治,如对沿线垃圾、淤泥、杂草进行清理;对驿道旁边的小溪小河进行疏浚、清淤、去除杂物;对于古驿道两侧严重影响景观的违章建筑,要先行拆除;做好沿线建筑和景观管控,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与古驿道沿线风貌不协调的建设行为等等。 在古驿道标识系统设置上,郭壮狮副厅长提出,要合理设置标识牌,让南粤古驿道标识牌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标识牌的距离设置要参考国内外成熟的标识系统经验做法,例如香港麦理浩径是沿途每500米设1个标距柱,标距柱系统让徒步者可随时确认所处位置、行走的距离、方向,强化对已完成路程的成就感。标距柱的位置坐标要与救生系统有效结合,如遇紧急事故可利用标距柱编号确定位置求救,体现人性化和国际化。各条重点线路主道上的标识系统要进行编号,主要节点可运用二维码记录相关信息,实现网络化。全线标识牌解说类的,可分段多样化,增添旅途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他强调,线路稳固后标识系统可先行安装,要于8月31日前完成精品路段标识系统安装,11月完成剩余任务量。此外,为鼓励公众参与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南粤古驿道标识牌可研究增加公益众筹模式。 对于筹划国庆旅游线路,他表示,古驿道好不好用,吸不吸引人,关键在于使用者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要加强社会参与,在国庆前各地要邀请户外运动爱好者、驴友、旅行社、代表委员、规划建设、专业志愿者等人士走古驿道,让相关领域的人士共同参与进旅游线路的策划中,打造出来的线路才是“接地气”的,才是具有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的,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他提出,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利用工作是增强乡村文化自信的宣传队和播种机,改变了村民思想上对农村的固有认识,让他们更充满希望,更有获得感和自豪感,极大提升了村民的文化自信。保护古驿道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修复古驿道就是修复人心。 南粤古驿道2018年重点线路各督导组组长、责任专家,省旅游局代表、各历史遗存修缮专家设计团队出席会议;广州、珠海、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中山、清远、潮州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分管负责同志,广之旅、金马国旅公司代表等人参加会议。 |